日期:2025-07-04 12:00:20
搜狐娱乐专稿(庄自修/文)
随着短剧市场的迅速发展,2025年微短剧用户数量已突破6.62亿,市场规模也超过了500亿元。这一蓬勃发展的行业涌现出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:一方面,充值金额突破亿级,分账收入达到千万级别,另一方面,头部微短剧演员的片酬也迅速上涨,从2万元涨至3万元乃至更高…… 在这一片充满机遇的市场中,众多从业者纷纷投身其中,原本持观望态度的他们,已逐渐被市场的诱惑所吸引。
然而,这个行业的现实却远比看起来复杂:虽然有些人成功挖掘出了金矿,但也有不少人不慎踏入了深坑。每个成功与失败的故事,都是行业巨变中机遇与风险并存的生动写照。
陈虎:竖屏短剧市场的巨变与反思
作为一名曾从事长剧制作的制片人,陈虎的转型之路并非一帆风顺。最初,他进入短剧行业是因为长剧制作的困境所迫。在长剧制作过程中,陈虎和团队曾多次与平台接洽,却屡屡遭遇平台要求修改剧本,最终导致制作进程的严重拖延。在这样的困境下,陈虎看到了短剧的机会,于是决定进军这一新兴领域。
展开剩余76%刚开始,陈虎选择制作横屏短剧,因为他认为竖屏短剧并不符合传统电视剧的标准,甚至自己也不愿意观看。2023年底,团队投入四百万元制作了第一部横屏短剧,并成功取得了800万元的分账收入,这让陈虎对横屏短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然而,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,陈虎的第二部横屏短剧制作却陷入困境。尽管仍然投入了相同的资金,但最终的分账仅为200多万元,远远无法收回成本。
陈虎分析认为,失败的原因在于市场上横屏短剧的数量急剧增加,导致了分账收入的急剧下滑;同时,第二次合作的平台相较于第一个平台实力较弱,分账比例也远低于预期。面对这种情况,陈虎决定将目光转向竖屏短剧,尽管他曾经对竖屏短剧持怀疑态度。
通过制作竖屏短剧,陈虎发现,相比横屏短剧,竖屏短剧的成本较低且更具盈利潜力。第一部竖屏短剧的成功让陈虎信心倍增,第二部竖屏短剧虽然投入更多,但最终的分账收入却大幅缩水。陈虎坦言,制作竖屏短剧的过程中,他感到有些迷茫:团队中的年轻成员不断否定他提出的建议,认为那些“多余”的细节不值得追求。即便如此,竖屏短剧依然为他带来了可观的利润,甚至让他产生了继续制作的动力。
尽管如此,陈虎也意识到短剧行业的激烈竞争,以及随着短剧数量不断增多而带来的利润下滑。行业即将迎来洗牌,横屏短剧的暴利时代已经结束,竖屏短剧的分成也逐渐缩水。面对市场的变化,陈虎认为,只有创新,摒弃传统思维,才能在短剧行业中持续获利。
鱼儿:短剧投资的惨痛教训
与陈虎的成功不同,鱼儿的短剧投资经历则充满了失落和教训。鱼儿的公司曾长期从事院线电影宣传工作,凭借多年积累的经验,一度在网络电影领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。然而,随着短视频的崛起,网大的市场迅速萎缩,公司面临着生存压力。在这个背景下,鱼儿将目光投向了竖屏短剧。
2023年,竖屏短剧如火如荼,鱼儿和团队认为凭借公司在营销和投资方面的优势,他们能够在这一新兴市场中找到机会。于是,他们投入了大量时间和资金,先后跟投了多个短剧项目。然而,事情并没有按预期发展。虽然初期投资看似顺利,部分项目也获得了不错的收益,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,平台的合作模式却让鱼儿的团队吃尽了苦头。
尤其是在他们主导的项目中,尽管团队全力以赴,最终依旧遭遇了巨大的亏损。平台提供的剧本费用仅为几万元,而高昂的制作费用却需由他们自行承担,且版权还需与平台共享。更糟糕的是,平台在项目完成后,不仅对收入的具体数据保持神秘,还迟迟不提供版权授权,导致鱼儿的团队无法获得应有的收益。
回顾这段投资经历,鱼儿感到深深的失望。尽管竖屏短剧市场已经逐渐规范化,平台的分账规则也逐步透明化,但他们的经验却让他们对短剧投资彻底丧失了信心。最终,他们决定回归到熟悉的院线电影营销领域。
行业的未来与反思
短剧行业的迅速崛起,确实让许多从业者看到了新机遇,但与此同时,行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也让人深感挑战。从陈虎和鱼儿的经历中,我们不难发现,短剧的市场空间虽大,但却充满了变数。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、平台分成规则的变化,以及观众口味的多样化,短剧行业将迎来更加激烈的洗牌。
对于投资者来说,短剧行业就像一个迅速成长的孩子,稍不留意便可能陷入困境。因此,如何在保证内容质量的同时,适应市场需求和平台规则,将是决定短剧能否持续盈利的关键。面对未来,短剧行业需要更多的创新,避免过度同质化,并力求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。
发布于:福建省金多多配资-配资操盘股票-股票配资网门户-配资查股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